1. 亞洲所發生的事情。
2. 一個創新,在美國發生與在亞洲發生,認可的待遇與程度不同。對於世界的影響力也不同。在美國每一個創新,都有可能影響全世界。差別在於在美國的市場大小,佔有很大比率的市場,形成全球化。但在台灣或韓國成功,要成為全球化還有很大距離。
3. 美國第二個,就是知識累積的速度很快,投入的,人很多。另外高水準的大眾傳播,有很多高素質的專業報導都會去支持他。
4. 創新也不是一個公平的競爭。
5. cyword的創新革命,雖然在韓國成功,但在全世界並無法很快的全球化。反而美國會吸收這樣的經驗,自己發展出自己的一套,且反而影響給全球。
6. 以前以工作為主的網際,以我的首頁為主,將網頁當成一種工具。Cyword是反過來思考,第一層自己,朋友第二層,第三層才是世界。
7. cyword,利用賣虛擬的東西達到營利模式。比較區域性。
8. 台灣雖然比較慢知道,並非不了解,而是大部分都還是透過英文,被英文網站所了解報導到一個層度後,台灣才會發現。
9. 利用日記跟相簿來紀錄跟分享。
10. 個人新聞台的回憶。報紙的型態為大眾,但對於個人可能只注重其中某幾個版面有興趣。另外報紙的優先版面順序由報社來決定是否重要。但是使用者卻不這麼認為,讀者有喜好的問題,因此會覺得跟自身有關的新聞才是最重要的。
11. 報紙的縱深長度都已經固定了。新聞對於每個人的重效性不一樣。以前的工具無法區分開來,例如印刷一次全部印出來。
12. 新聞的寫作架構,到金字塔,先把重點點出來,再把次要編輯加進來,最後在加讓去,然後看板面的多寡,決定放哪一些最重要的部分。
13. 觀察到網站上的新聞,可以區分到自己所認為最重要的部分。
14. 到金字塔的寫作方式,乃是利用實體版面的限制,作最佳化的處理方式。
15. 千層派的架構,第一層解新無架構,第二層解架構,第三層週邊的部分,第四層相關的人,第五層相關的鏈結。但因為每個架構的深度不同,也無法做到。B2C架構無法做到。
16. 新聞對於每個人的重要性不同。例如南部的發生的新聞,台北不知道,台北發生的事情,全台灣都知道。
17. 出版社在台北,在台北講很多,但是都是自己在講很多,缺乏很多跟台南的對話。而在南部發生的事情,很難被了解。
18. 沒有機會溝通,造成的落差或委屈的地方。類似新聞也是。
19. 類似國中生,對於政治的事情不在意,只在於身邊的新聞有注意,但是這些版面無法上到新聞版面
20. 近身的新聞由自己寫。因此發展了新聞平台。沒有人要寫新聞。十大類新聞只有心情日記。然後是交換日記,或者是多元書寫創意。
21. 這些現象早有社會底層的原因。
22. 且不以文字為限,影像與聲音都有類似的情況發生。影音有別於新聞,不是寫東西,而是自己當成DJ,自己就是導播。
23. 以前要同時具備很多領域多媒體的創作,很難,現在有很多技術工具可以補強這個部分。
24. 業餘影像的力量,好像世界多了很多業餘的紀錄。全民影音的創作,分享,觀看等等,閱聽的爆發力。
25. 這些內容是分散或者是集結,其分配的狀態是如何?
26. 設想一些問題,自己來解答所看的現象,藉此可以企圖找到這些問題背後的的原因(自我感想)
27. 音樂在網路上,使得這些音樂擁有者的問題。
28. 引發出一些P2P
29. 運算 + 鏈結,這些工具的出發點,基於這樣的這樣的工具,將自己的檔案分享出來。分享一些頻寬與檔案。
30. 例如kuro音樂交換的問題,有很多專業性的內容與方便性,但因為方便性,卻每天都觸犯這些智慧財產權的問題。
31. 音樂界對於這時代的問題,造成價值結構倒退,因為音樂界反對這樣的方便,只因為自己收錢方便,因此選擇對抗,造成台灣在網路上音樂的沒有一個是合法的。
32. 目前有很多個人的創作,對於內容的授權反而有新的看法。
33. 專業的內容要有價值。
34. 上傳是量的問題,下載是質得問題。
35. 從影像聲音的行為和感覺,來思考Bog的概念。
36. 一個人的網路使用行為 自己 朋友 世界,這個概念很獨特。利用bog旱相簿來構成。
37. 有上網一半的人口使用在韓國。怎麼樣的力量,可以讓你有這個動力來完成。
38. 特殊性,內容水準,題材的複雜性很也驚人,創作者的背景也很驚人。寫作者來歷很不同,創作的來源也很不同。
39. 編輯的人有個願望就是去,發現作家跟發現題材。
40. 在這些bog的創作者,都是寫心酸的。
41. 孔子說 興觀群怨
42. 文學評論,政治評論 …
43. 文學的各種功能的描素。
44. 瓶中稿,如何讓這麼多人去創作。就算給錢也無法有這麼多人的創作。
45. 這樣的創作,就好像在創作中,心中渴望有個人可以看到他。
46. 底層的認知,渴望被了解,渴望被認識,可望被認知的。因此那個不夠具體,就可能去發生。因為不夠具體,所以有很大的力量。不需要有報酬,存在性的寂寞。底層的是否持久還是短暫,是流行還是恆久的。
47. 但內容過多的時候,也有一些問題的出現。使用者閱讀者有時間的問題。
48. 華文網路高峰論壇的概念,擔憂與恐懼。基於全世界網路上的內容是英文82%中文前四名8%,1998年的數字。
49. 清朝,同文館,翻譯,把中文文化缺的部分,引導近來,不平衡感已經來到了,因為在這個時候,沒有把英文學好,這一百年來的差距,已經漸漸的拉近了。
50. 2006年因為網際網路,又將這個距離拉遠了,從英文網站佔有率來說,已經又拉長距離了。
51. 中文內容無窮。而韓文的總內容太少,或者是沒有內容。
52. bog如果全面發動,內容會很無窮,很難料理。
53. 內在與外部架構都需要重新的建構與找到方法。
54. 需要引導,推薦,串聯等等,網際網路最大的關鍵概念。
55. 部落格的是時代裡…
56. 文字的好壞,創作的好壞已經不重要,重要的是自己表達自己。
57. 可以有地方發表,你是說話者。就是一種權利。對大海說話的人。
58. 同時也是傾聽者。
59. 也是個協同創作者
60. 對話者。
61. 你是直接發話人,無須有人代表你。
62. 因為運算與連結的力量,每個人都可以講話,且可以快速統計,疑問代議政治的還需要存在嗎?
63. 沒有人需要別人同意才可以刊登,不需要有守門人。
64. 在著作權上的衝突….
65. 大量內容漂流。
66. 誰是擁有者。
67. 創作為一種財產。
68. 財產的保護和消散的問題。
69. 消散 音樂的例子。買一部光碟燒錄器,花了一些錢,一個年輕人只要複製一個軟體,光碟機的成本就回來了。因此複製的力量在過去需要有技術和力量,現在變成個人就可以達成了。
70. 因此財產的保護要改變。
71. 取得的力量也作改變,以前知道東西,必須仰賴供應者,已經經過選擇過的,在去選擇。現在改變了,取得的力量變大了,變方便了,現在幫我們買東的,如果沒有競爭力,那就慘了。也脅迫到原本的著作權的概念。
72. 著作權息息跟 工具有關。
73. 例如聽言講,寫下的部分就凍結了,就儲存的,這樣就有力量了,但如果筆記可以被複製,力量就更大了。如果這個內容可以運輸,力量更延續下去。
74. 例如我們讀一首唐詩,複製了力量,從好幾百年前,一直運輸到台灣,影響了現在的我們讀了這首詩,因此網路,也是一種複製和運輸傳遞的功能。
75. 目前因此網路有很多可以取代印刷,複製和取得的力量變大的時候,將改變現有的著作權的衝突。
76. 數位版權管理
77. MP3的故事,不是音樂販漫者所創,而是由這些Mp3的盜版來解決音樂未來傳遞的問題。
78. 書,連盜版書的格式都沒有人去做,因此書在傳遞上比較音樂弱了一點。
79. 因此MP3運輸傳遞的問題解決了,現在只剩下版權的問題,方便與合法背道而遲。
80. sony rootkit事件 2005年,boingboing的網站,音樂中被暗中安裝了sony rootkit,的技術,drm數位版權保護的技術。
81. 版權的管理是否過了頭了。
82. 方便跟保護作相互建置。
83. 跟消費者的直覺無法使用。以前買張唱片,可以在很多裝置看,但是現在付費下載的音樂卻無法容易在其他裝置看。這樣的不方便又演變成新的限制。
84. 方便的來源,還是有人願意付錢的付費。
85. 著作權應該跟著時代去調整與改變,要不是全部都是盜版,要不就是有很多專業創作的到來。
86. 以前需要花很大的力氣去找專業的內容,現在的業餘因為數量很多,所以它的背景很大很廣。
87. 未來的影音服務,漸漸兩者都並形。
88. 如果著作權看作以內容為主,把內容以上的那個架構為收費的內容,就有新的價值模式出來。
89. 類似華爾街電子報的例子。
90. 部落起風雲
91. 英雄出身部落格。
92. 以前需要先經過編輯這一端,才會出版,因此已經被編輯端來判斷,出到實體上,又要經過市場考驗。
93. 而網路小說,是經過網路市場考驗,才出來印書。
94. 目前書在網路是閱讀,印出來是存在而已,這樣會有大量的出版出現。這樣需要有全新的管理創作。
95. 思考到報紙,延伸到買一片CD,也要去找尋。
96. 另外作者創作也一樣,要等到滿一張CD才能出唱片,也因此好歌手出一張CD只有兩首是用心創作,其餘都是濫竽充數。
97. 跟目前的模式有所衝突。
98. 當你可以一首歌一首歌去販售,這樣貢獻度不同,創作上的管理會起變化,創作的頻率也會起變化,管理上也會有新的型態。管理的節奏也會有變化。
99. 因此有很多需要被描述。
100. 因此協助創作的工具會有力量。
101. 創作的形式,分工的界限會更模糊。
102. 例如食譜,有書,影像,聲音等等。
103. 以前的工作狀態,會有改變,有人寫稿 一萬字,出版社會跟你說太少了,要補到六萬字。或者是六十萬字也傷腦筋。現在因為網路,9k跟90K,沒有差別。
104. 因此也可以賣你一個鏈結,沒有內容。例如有人整理鏈結賣給我,應該也有人買,因為已經有人幫我們整理好了。
105. 跳遠一點想像下一個閱讀
106. 專業化的能力無法取代,但跟專業化的關係,分解成更獨立的方式,取得的方式會希望沒有太多限制,希望可以在各種地方使用。相信內容將會變成服務的起點,相信有很多價值,會建立在這些服務之後。
107. 內容將會變成某一種服務的介面,例如辦一種雜誌,給中年成熟的自助旅行者。辦雜誌就是服務這樣項目的讀者。想像辦一個新的服務的介面,內容看起來是免費的,但是這些可以加上很多有價值的商業模式,真誠的處理這些免費內容,但其他費用在這加值的費用上。(有點繞舌,要在思考怎麼描素)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pluva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